原森育苗園訊息專頁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an.sen88/




1.5年生 日本八房赤松





一年生日本八房赤松

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
 


第一批八房五葉松99/02/10開始發芽冒頭了.至今02/27日應該有約一百多顆八房五葉松種子陸續發芽冒頭了.








.....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第三批三河黑松1月24日播種開始冒頭.這一批用不同的催芽方式.發芽速度如此驚人


99年2月3日拍攝






 


 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三河黑松


98/11/20播種.11/28開始帽頭.溫度低生長較緩慢至今已經二個月了.客戶已經等不及.要來取貨了


你還不快快長大.........


 






代客戶移植3吋b/盆.預一個月後交貨.......


99/02/22移植完成約2000株.


 


 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八房赤松 10個月大


芽點超多.前些日子算過土面1公分算起至6公分止.短短五公分最多有21個芽點.樹高約12公分 (可惜已被買走了.來不及拍照)......







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森林可調節地球表面的溫度,樹木可降低二氧化碳濃度,是避免溫室效應的最佳方法。而現在在許多年為了一己私利而濫砍、濫伐,破壞了生態環境。



據統計,每年有五~十億餘棵的木材被大量使用,消耗量相當驚人,造林的速度實比不上伐木。在一百萬年前的地球,約有一五○億英畝的土地生長林木,但迄今已不到一百億英畝,林地面積減少很多。尤其是每年有二千八百萬英畝的熱帶雨林被濫伐,例如:曾擁有森林寶藏的奈及利亞,已由主要木材輸出國變為輸入國。


其實樹木、人類及動物在生態上是互相依賴的。一棵樹木一年可吸收十二磅的二氧化碳,滅少一棵就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消耗量,增加造成「溫室效應」之機會。


樹木的功能很多,它們能提供蔽蔭效果,一株大樹的濃蔭等於四十噸冷氣的威力;樹木不但是提供野鳥棲息、築巢的地方,也可美化城市,增添不少都市人生活的樂趣;還能產生氧氣,降低空氣中的懸浮微粒。



種樹的效能如前述之外,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。無論是庭園種植或是栽種盆栽,皆不是一個消耗體能的事,而天天觸摸泥土,在泥土中播種,看著植物發芽、生長,對心理而言,亦是一件健康的事。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,能勞動筋骨又能親近自然的運動,培養園藝等嗜好就更值得鼓勵了。


如果不知如何種植,有幾點建議可供您參考: 可打電話到林業有關機關、苗圃或園藝中心詢問。種植樹木,不僅對您有益,更有可能成為您的興趣,進而提昇精神生活的層次。


可與鄰居及有經驗的人討論,或至書店、圖書館找尋相關書籍。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11月19日播種的八房赤松開始帽頭了11月30日拍攝




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文/陳俊霖(荒野理事、解說員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,人稱「村長」)


日前有報導訪問學者後指出:「人工林和天然林相距不到一百公尺,測量兩處二氧化碳濃度,發現天然林區二氧化碳濃度,明顯高於人工林區,約相差十分之一」…「老舊天然林,不只吸收二氧化碳較少,也因地面枯枝較多,會腐爛產生二氧化碳,所以天然林中二氧化碳濃度較高」…「新生樹木會吸收較多二氧化碳,就像青少年食量比較大一樣」,所以「大的樹木卻可帶走利用,再種植新樹,這樣人類有木材可用,又可減少二氧化碳,才是正確態度。」


本人非林學學者,雖無機會重複上述之測量,自當相信透過科學的方法,的確可能驗證出上述「老舊天然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低於新生林」的結果;也不是基本教義派的環保者,所以也可以接受人類如何去適度伐用林木;然而對於運用這樣的結果在生態事件上推論:「為了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,所以應該砍去老樹,改種新樹」的線性思考方式,卻極為擔憂。


關於物理學上的理想剛體碰撞,我們可以用一些線性的公式來推導就好了。然而生態體系中,絕大部份是非線性的網絡式交互作用。砍掉老樹換成相當生物質量的新生林,或許在同時間內可能多幫忙吸收了一成的二氧化碳,但同時毀損掉老林中複雜的生態系、生物多樣性,以及對生命倫理的傷害,卻可能十倍於此。


就算簡化到像此學者一樣只思考二氧化碳一個變項就好,如果先假設不同樹種間的林材性質差異不大(亦即假定其中含碳量相當),根據「質量不滅定律」,把同體積的老林木砍去,它們經過分解、氧化後產生的二氧化碳,還是等於新林木長成同體積的過程中所固定下來的二氧化碳。說穿了,最了不起的貢獻就是把這個「碳債」留給子孫而已。你覺得以目前人類的生活型態來說,是樹苗先長成同體積的森林,還是砍下來的林木會先被使用,乃至燃燒、氧化掉?


對了,據說(這個還真需要去找找有沒有更科學的論文來證實)學術界最顛峰的表現,大多在三、四十歲以前,如果四十歲以前沒有什麼創世發現,大概後來再要大突破的機會也不大了。學者從講師、助理教授、副教授一路拼教授的過程,往往論文產量最豐。升上教授後,時而因為開始擔任主管,分擔行政工作等,可能也因為教職已經升到頂了,雖然仍是學院中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經驗老手,有時卻會有論文產量下降的情況出現。依照目前強調SCI論文的評鑑標準的話,可能可以考慮…嗯…啊…啐!生命倫理!生命倫理!


伐用林木有個準兒,倒也不必全禁,不砍台灣的森林,去進口東南亞的林木,那也不見得比較環保。但是把砍樹的事說成在減低溫室效應氣體,實在是「諱莫如深」,誰知哪天就有政府官員引用此篇「科學」論點,訂了個伐木政策?依我看,既然這麼有心減低二氧化碳,更「正確」地來說,何不「不砍老樹,加種新樹」呢?


(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69期)


原森育苗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